不过,在这个“黑天鹅”层出不穷的一年,这场特殊高考的第一天,也发生了多起让人始料未及的事。先是7日上午,因受暴雨影响,安徽黄山歙县高考语文、数学两门考试时间被迫延迟。后是当日中午时分,从贵州安顺传来消息,一辆载有高考学生的2路公交车冲进虹山水库。截至7日22时,共搜救出37人,16人受伤,21人死亡。37人中有学生12人,其中5人死亡,6人正在接受治疗,1人已出院。这一起诡异的公交车坠湖事件,不管缘由如何,造成如此多的伤亡,都是一个彻彻底底大悲剧,也打破了安顺这座贵州小城的宁静。事故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之中。作为区域经济观察者,西部菌无力去剖析这起离奇事故背后的缘由。不过,检索相关资料发现,这起事故虽然充满着离奇色彩,事故发生地安顺,却是内地多数小城的一个缩影。都市圈、城市群时代,小城到底何去何从,安顺或是一个典型样本。知道黄果树瀑布的人可能很多,但贵州以外,知道安顺的人或要少得多。不错,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的黄果树瀑布,就位于贵州安顺市镇宁县。在大城市为王的时代,安顺这座城市的存在感确实不高。截至2019年底,安顺GDP为923.94亿,人口不到250万人。这个体量,放眼全国,可谓是典型的四五线城市。而即便在贵州省辖的9个地级行政区中,安顺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体量,都居末位。综合统计年鉴和发展公报,安顺2011年常住人口228万人,年末户籍人口282.26万人,人口外流比例达到19.2%。到2018年,安顺常住总人口上升到235.31万人。也即在过去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里,安顺常住人口增加了7万人左右。不过,户籍人口的增速明显更快。从2011年的282.26万增加到了2018年的304万。这意味着人口流出比例提升到了22.7%。很明显,过去近十年间,安顺处于人口加速流失的状态。而高铁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并没有让它的人口吸引力同步变强(就在今天,安顺又增加一条高铁——安六高铁开通运营)。
这其实是中西部相当多人口净流出地方的一种普遍状态。虽然近几年内地省份人口回流现象被广泛关注,但这一幕,并没有在安顺发生。具体到产业,以2019年为例,安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0:31.7:51.3。而同期,贵州全省三次产业比为13.6:36.1:50.3。可以看出,安顺第一产业比重接近20%。更重要的是,这一比重还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个点以上。而工业甚至低于全省比重4个点以上。从规模以上工业的表现,也能看出安顺主要产业的薄弱。如上图所示,安顺规上工业,主要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食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为主。唯一的亮色,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算是偏现代一点。另外,2019年,安顺的手机产量达到了近3000万台。这可能与贵安新区,以及近几年贵州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以及大数据方面的发力有直接关系。不管这样,这确实是一个表现比较突出的单项。不过,或由于产品偏低端,增速出现了明显下滑。所以,如果简单粗暴地描绘安顺,可以说它是一个体量较小、人口外流、产业结构偏传统的小城。当然,作为“中国瀑乡”和优秀旅游城市,安顺的宜居性还是不错。这是难以用大城市的逻辑来否定的。城市群、都市圈时代,中心城市为王的城市发展逻辑,已经越来越清晰。近期多地频频落子的区划调整,以及越来越明显的强省会趋势,都是直接例证。在上述背景下,中小城市可以说随时面临着被“大鱼吃小鱼”的压力。即便没有直接的区划调整合并,也不得不面对中心城市的虹吸。作为贵州最早设立的地级市之一,安顺曾经是贵州仅次于贵阳的第二大城市。但近几十年来,经历了多次“分割”。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996年,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清镇市(县级)划归贵阳市管辖。用现在的话来说,安顺在更早之前,其实就遭遇了中心城市的虹吸。说到未来发展,目前围绕安顺的一个很重要话题,就是安顺到底会不会与贵阳合并?这一话题在坊间讨论甚多,本质上是一座小城自我发展焦虑的外露。具体来看,除了有被贵阳合并部分县区的前车之鉴,也与两个客观因素有关。一是,作为贵阳后花园,安顺直线距离与贵阳不到100公里。这样一种近距离,在近些年合肥三分巢湖、成都代管简阳、济南合并莱芜后,其下一步会不会有更大的动作,难免引人联想。二是,2014年成立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正位于贵阳和安顺的结合部,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安顺两市所辖4县(市、区)21个乡镇。一定程度上说,现在的贵阳与安顺,与西安和咸阳的关系颇为类似:距离都相对较近,都有历史渊源,又有国家级新区连接。因此,安顺和贵阳之间能不能产生“化学反应”,自然也与西安和咸阳未来的关系一样,备受关注。不过,地级市之间的合并,从来就不是易事。西安与咸阳的多年“话题梗”就是前车之鉴。何况,西安还是副省级城市。即便有济南直接合并莱芜的先例,但济南的经济体量和首位度的提升空间,都是贵阳无法比拟的。更重要的一点是,莱芜的体量更小,虽然GDP和安顺接近,但人口差不多只有安顺的一半。而从城镇化基础看,济南合并莱芜的动力,恐怕也强于贵阳合并安顺。不过,无论是否合并,在都市圈、城市群时代,安顺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注定只能与贵阳走得更近。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明确提出,促进山东半岛、黔中等省内城市群发展,而安顺正是黔中城市群的重要成员。《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也早就明确,要加快构建“一核、一圈、四带、五心、多点”的空间结构。其中,“一核、一圈、四带、五心”都与安顺直接相关。另外,今年初贵州提出,将支持贵阳市做大城市规模,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把全省城镇化的“龙头”舞起来。其具体路径,就包括大力支持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集聚要素资源;加快做大做强黔中城市群,打造西南地区具有竞争力的战略引擎。可以看出,安顺的未来发展,是与贵阳所领衔的黔中城市群深度关联的。因此,即便不谈合并,未来贵阳、安顺的一体化发展,只会强化不会削弱。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14年,贵州主官就明确提出贵阳和安顺要重视一体化、同城化发展。且贵阳、遵义、安顺三地已统一了电话区号,类似眉山、资阳与成都以及广安部分地区与重庆一样。这都为一体化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但是,不管是直接合并,还是在城市群、都市圈内部一体发展,都意味着安顺必须借助中心城市的“光环”。很大程度上说,未来安顺的发展上限,与贵阳以及它所领衔的黔中城市群的天花板息息相关。只是,与头部城市所牵引的头部城市群相比,目前不管是贵阳还是整个黔中城市群,其体量和发展水平均有限,这导致一体发展的溢出效应,同样有限。安顺的这种尴尬,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其实是当前内陆地区四五线城市的一个缩影:在都市圈、城市群时代,是靠大城市“上位”,还是加速走向收缩乃至被吞并,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转载、合作微信:hbdx1990xz